城市和建筑,是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改造世界的产物,也是人类自由外化和物化的表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之于人类,除了原始的居住属性外,也在扮演着更多的角色。
6月29日,一场名为“2018碧桂园MAD杯·建筑设计大赛”的启幕沙龙在成都九方文轩BOOKS展开。在这场启幕沙龙中,人们得以尽情探讨关于未来城市、建筑与生活的无限可能。他们是这个城市最有思想的造梦家,他们是行业经验丰富的 建筑设计从业者、关乎城市未来的大学生、城市中的意见领袖媒体人以及爱学求知的市民。
MAD即Make A Difference,以碧桂园集团“制造不同”和“狂言”为核心,这个初起于2006年的品牌文化活动,至今已经历时12年,涵盖文学、摄影、建筑、音乐等多种类型。时至2018年,川北区域品牌有了新的打算,也就有了这场以“城市、建筑与生活”为主题的“碧桂园MAD杯·建筑设计大赛”。
提及碧桂园,难免会联想其基于SSGF、铝膜工艺等领先行业的工业化、模块化快建工程技术,而此次,“快速”之余,碧桂园展示了其“减速”做思考的一面。
回到29日的沙龙,这场讨论打破了对于建筑设计的传统理解。
本次科恒分享人分别来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四院总建筑师黄怀海、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讲师史劲松以及碧桂园川北区域设计负责人丰沛,同时还有一群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希冀的新生代建筑人于此展开畅想。
当把对建筑思考的落点放在人类生活时,也就不难发现,无论场景是在“田园”还是在“城市”,其核心始终是“每一个个体心灵与现实世界之间所建立的物质与精神上的联系”。也就是说,抛开地理因素,建筑这个框架始终是围绕着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而发展。而这一点从住房发展的历史中,便可窥见一斑。人类住房发展至今,城市的建筑结构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到电梯房,再到已逐渐兴起的基于垂直绿化、垂直建筑结构的城市建筑设计系统,其主要特征是: 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家庭院,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空中家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这是田园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嫁接,在私人生活中引入公众生活,是建筑的一大魅力。在城市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怎么在城市中追求田园栖居,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黄淮海认为,城市中的田园栖居,核心不在“田园”,也不在“城市”,而在于每一个个体心灵与现实世界之间所建立的物质与精神上的联系。公众生活是自然之外人性活力的源泉,现代科技的进步更让我们有了在城市中享受田园栖居的可能性。
建筑的另一个魅力便是重构生活场景,这种构造在于房屋之外的社区打造。以全龄化社区为例,由于许多城市开始面临人群年龄分布不均的问题,老城发展缓慢而新城快速进步,带来的一大弊端便是社区年龄分化严重,而良性的全龄化社区打造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传统的全龄化社区认知下,史劲松提出一种新的解读,全龄化社区,归根结底,是一种混合社区模式。这种混合式居住模式由来已久,传统的非特征化的社区其实就是“低端版”的“全龄化社区”。 “适度混合是人类社会良性构成的基本特质”,这种混合既能够带来现代与历史结合的视觉碰撞,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同的节奏。
设计是宏大的,也是微小的。碧桂园川北区域设计负责人丰沛认为,“设计是盐”,也是刚刚好的状态,盐加合适了,你会认为菜肴美味而不是盐很美味,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设计的宏大体现在从社区到建筑,而设计“盐”的属性——微小则精确到家中每一个细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场景到生活细节,建筑艺术都能完美实现。
当建筑不仅是冰凉的堆砌,而事关一座城市,事关每一个人的生活时,这已然成为一件很酷的事。另一件很酷的事则是:为期近三个月的“碧桂园MAD杯·建筑设计大赛”已经拉开帷幕。延续MAD一贯的寓意,“Make A Difference”是赛事的核心,这场大赛正在等待你用“狂妄”的想象“制造不同”,打开新的建筑之门。